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当代小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将教学重心由体育教育转向对健康习惯的培养。小学体育教育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习惯。本文中笔者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对具体的培养策略做了简要的探讨。
一、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要培育儿童少年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这反映了国家层面对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视。多数小学生将来并不会从事运动员等专业职业,体育教育在保证小学生各项体育技能达标之外,更要让小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为缺少锻炼等原因,近年来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呈现滑坡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另外,体育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形成健康体魄,还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养成开朗乐观心态,这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7~13岁的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爱好和习惯往往会持续一生,小学体育教育要利用7~13岁的黄金年龄段培养起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习惯贯彻到小学生将来的人生中去,使其受益一生。
二、策略探讨
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意味着引导学生将体育锻炼延伸到体育课堂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本能地进行体育锻炼。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不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不仅无助于锻炼体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在早期就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还要了解与预备活动、善后活动有关的常识,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讲解一些简单的体育意外急救知识。其次,要通过体育锻炼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段、身心特点为基础向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出缜密的锻炼计划。教师自己的带头作用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亲身参与常规锻炼计划,这有助于引起模仿效应。学校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向家长说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孩子在家的言行提出要求,督促学生在家时也用一定时间从事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2).81.
[2]张建明.浅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J].学周刊.2013(12).113.
作者:杨红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结尾】以上就是自考毕业论文的全部内容,更多的自学考试资讯,考试公告、自考报名、自考科目、自考时间、自考学校、自考专业、历年真题、复习资料、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等信息,欢迎访问广东自考网(www.kopone.com)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