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随着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及政局的变化,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发展,并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梁启超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为线索,以其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为基础,从其报刊功能观、传播舆论观、传播技巧、传播关系观等方面来阐述他的新闻传播思想。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新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办报活动不但对清末民初的政治风云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为我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提出的不少新闻传播理念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 梁启超的报刊功能观以及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1、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功能观
梁启超认为:首先,报刊可以“去塞求通”。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他指出国家强盛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通”,即“战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上下、内外不通则国必不能强……”。①这是说,报馆是沟通内外、沟通上下的主要途径,报刊可以使民众参与政事,从而使国家强大。
其次,报刊有“耳目喉舌”作用,即“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从这看出,梁启超认识到应充分运用报刊“耳目喉舌”的作用,使报纸成为沟通上下的工具。
2、戊戌变法之后的报刊功能观
戊戌政变之后梁启超认为:“报馆者,非政府之臣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者。”他认为,报馆与政府有着平等地位。②由此,可看出他把报刊的功能作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在1902年的《敬告我同业诸君》中,梁启超也提出报馆的两大功能。即“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即报馆的职能为:一是监督政府,即政府有重大权力,为免其滥用权力,必须要对其进行监督。二是向导国民,即报馆有引导人民追求真理、追求先进事物的作用,有向导国民作用。
3、辛亥革命后的报刊功能观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提出“司法独立”和“言论自由”的观点。在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之后,梁启超逐渐认识到报馆应是一个自由独立发展的事业。但从当时中国新闻事业所处的环境来看,报馆的创办也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因此,在当时中国,报馆很难真正成为一个自由独立发展的事业。
4、梁启超的报刊功能观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之一,早已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无论是梁启超那个时代仅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和宣传工具的报刊,还是如今随处可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报刊,都是把报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来实现传播者的传播目的的。正如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所说的那样,报刊作为一种传播工具,相当于人的各个器官的延伸,即人的耳目喉舌的延伸,能传达出传播者的思想意图。同时,如今的报刊功能不仅继承了梁启超的“去塞求通”、“耳目喉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等观念,还衍生出了如提供各种信息、进行科教、提供娱乐、促进消费等多种新的功能。
二、梁启超的传播舆论观以及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1、戊戌变法时期的传播舆论观
戊戌变法时,梁启超认为国民可以参与政治、监督政府,从而减少当权者行为的专断性和随意性,国家政府的立策施政也必须由民众的舆论所发,才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舆论处于一种基础性地位。③同时,报纸又是无形舆论“发挥之代表”,舆论只有通过报纸等媒体发布,才能达到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目的。当时,梁启超的《时务报》风行海内,影响极大,成为了维新派的主要舆论阵地。
2、戊戌变法之后的传播舆论观
梁启超认为舆论有健全舆论与非健全舆论之分。健全舆论是多数人对于事物具有统一性、继续性的认识,对社会有正面的引导。而非健全舆论则只有负面的破坏作用。他认为报馆是舆论机关,要担负引导和制造健全舆论的任务。同时,梁启超要求报纸的报道要真诚公道,要能够并且敢于反映真实的民意。这样才能实现新闻传播活动的舆论监督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尊重民众的言论自由,更好地引导民众的健全舆论。
3、梁启超的传播舆论观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大众传媒具有话语权,大众传播者即大众传媒话语权的掌握者可以充分利用传媒的话语权来宣扬自己的理念,从而引导受众来制造舆论,通过其强大的舆论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传播目的。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梁启超成功地运用报刊来揭露封建统治祸国殃民的罪恶以及资本主义的侵华罪行,从而唤醒中国的四万万同胞们,制造舆论力量,以激发全体国民奋起反抗。在当今新闻事业中,新闻舆论的作用更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当今新闻媒介通过对一些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并对其认为重要的新闻进行反复多次强化报道,从而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并引导受众形成讨论议题,最终发展为舆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介的这种“议程设置”的功能及“引导舆论”的强大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当今新闻事业中,我们应当重视新闻媒介制造舆论的功能,要善于为公众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且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民众发表健全舆论,从而促进社会正常有序发展。
三、梁启超的传播技巧以及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1、梁启超的传播技巧观
梁启超在《时务报》中一改八股文的深奥晦涩,创造出灵活自由、丰富感人的“时务文体”,用浅显流畅、生动活泼的文字批评旧思想,宣传新观念。同时,他的文字也极具煽情化,正如传播学中传播技巧之“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性”的传播策略手段,梁启超的新闻传播则通常采用“诉诸感性”的方式。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诸于文字之中,文章往往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拉近了读者与报刊的距离,扩大了读者面。他的这种新文体的成功,也吸引许多报刊竞相模仿,极大地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梁启超传播技巧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也要注重传播技巧,如何把新闻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最广泛的目标受众,实现其传播效果,不仅要求我们要注意文字信息的写作技巧,信息内容选择技巧,还要重视信息传达的传播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用受众喜闻乐见、愿意接受、便于理解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组织文字信息,文笔要清新自然且明白易懂,避免冗长繁琐及说教意味过重,要能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在信息内容选取方面也要符合不同受众需求。同时,也要分析受众特征,因时制宜、有的放矢地采用适合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传递信息,从而的吸引更多受众的阅读。
四、 梁启超的传播关系观
1、梁启超的传播人才观
梁启超认为报馆责任为“一国有事,其影响未有不及于全国者也。故今日有志之士,不惟当视国家如家事,又当视世界之事如国事”,即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不仅要报道本国新闻,还要报道异国新闻乃至世界新闻。同时,他在新闻工作者职责中提出了五个要求:一是常识,即新闻工作者在文章表达中要尊重客观事实与事物客观规律。二是真诚,即在报道或评论时能真诚的记叙或表达自己观点。三是直道,即作品能直叙事实,不可以故意歪曲捏造事实,写作上也不应故弄玄虚。四是公心,即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五是节制,即在具体写作上要有节制,无论在内容还是语言上都要有一定选择,节奏也应尽量简洁明快。
2、梁启超的传播受众观
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人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为唤醒愚钝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梁启超从受众角度出发,创造了便于受众理解的时务文体。同时也根据受众的不同特征,从报纸的出版时间、内容等考虑,将报刊进行分类。他还通过兴办教育、各地演讲等手段传播自己的思想,提高受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梁启超在传播自己观点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先将信息传播给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人,再利用这些先进士绅来充当“意见领袖”帮其进行传播。
3、梁启超的传播关系观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梁启超的新闻人才观及受众观在当今新闻事业中也有延伸和拓展。当今新闻事业中,新闻工作者要遵守职业规范和道德素养,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新闻真实性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新闻事业除了要考虑传者选择新闻的标准、意图和目的,还要考虑受众的特征、受众的不同需求、受众的消费行为习惯等。例如,当今的报刊由“大众化”发展为“小众化”,适合各种受众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报刊已遍布全世界,像适合青年人的《中国青年报》、适合女性的《知音》、适合商务人士的《市场观察》、适合大都市白领的《都市报》等。
结语
梁启超新闻传播思想的嬗变既与他的政治追求变化有关,又与他的办报、游学考察经历相关。虽然在当时中国报业不发达,新闻理论落后的环境中,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也带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所总结出来的许多相关新闻传播理论,不仅翻开了中国报刊史上关键的一页,也给后世的新闻传播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当今的新闻传播事业更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推动我国新闻事业长远快速的发展。
【结尾】以上就是关于论梁启超新闻传播思想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的全部内容,更多的广东自学考试资讯,考试公告、自考报名、自考科目、自考时间、自考学校、自考专业、历年真题、复习资料、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等信息,欢迎访问广东自考网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