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三要素:目的性、过程性、方法性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即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时所采用的方法。
三、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目的具有针对性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寻求真实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或改进问题的措施,
2、研究内容具有微观性
中小学教师成天忙于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与充足的精力顾及教育领域的宏观问题,因而其研究内容主要是一些教育领域中的微观问题。
3、研究场所具有自然性
4、研究范式具有平民性
(1)参与教育研究便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一项群众性的活动;
(2)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育研究并非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学科规训式研究。
5、研究成果具有实效性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破解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所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四、教育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1、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意味着教师开始注重自己的体验;注重自己的发展;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实践。
2、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
有效教育理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建立在教师不断研究已有教育理念与总结自身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
3、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知识、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的发展。
五、开展教育研究的客观条件
1、社会务必落实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关键宣传
(1)落实“教师乃学者”的宣传倡导
(2)落实“教师职业乃专门职业”的宣传引导
2、政府务必落实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关键制度
(1)落实教育研究经费投入制度
(2)落实各类学术监督管理制度
3、学校务必落实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关键措施
(1)落实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
①落实开展教育研究的相关管理制度。
②落实教师在职提升教育研究能力的进修制度。
③落实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工资与评晋制度。
④落实校长带头开展教育研究的制度。
(2)落实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各类平台建设
①落实教育研究专家指导平台。
②落实教育研究信息服务平台。
③落实教育研究成果展示平台。
六、教育科学研究的未来趋势
1、注重综合化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2)教育研究范式的综合化
2、注重现代化
3、注重生态化
4、注重跨文化
5、注重运用数学
6、注重运用系统科学
7、注重开展教育实验
第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选题的途径
1、从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
2、从教育实践经验中寻找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3、从教育理论中寻找需要研究的问题;
4、从已有的研究中寻找问题;
5、从日常交往与交流中获取问题;
6、从课题指南中获取研究问题。
二、选题
1、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的教育问题之特性
(1)价值性
作为课题的问题首先应该具有研究价值,即所选择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科学性
①课题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
②选题要有事实依据,课题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只有在实践经验的支持下,才可以保证课题选择的科学性;
③选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
(3)创新性
所要研究的问题应当是前人尚未研究或研究不足的问题。
(4)可行性
指研究者具备顺利进行课题研究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二是主观条件。
(5)明确性
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应该具体清晰,不至让人产生歧义或理解起来费力。
2、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课题的大小要适度
课题选得过大,则针对性就差,实施起来难以下手或无法下手,甚至根本没有能力与精力研究;课题选得过小,则研究范围太过狭窄,导致研究的意义十分有限甚至很难有意义。
(2)课题的难易要适度
并非具有研究意义或研究价值的问题都可作为研究的课题。如果某个课题虽然很有价值,但做起来很难或者耗时太长,则不宜作为首选课题,对于一般教师来说,不宜作为研究课题。
(3)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选择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楚,不能太笼统、不着边际或含糊不清。
三、研究假设的定义
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后,根据已有理论、经验事实和已有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四、研究假设的类型
(三)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1.描述性假设
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使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大致轮廓或外部表象有粗略的了解。
2.解释性假设
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
3.预测性假设
预测性假设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
五、研究假设的作用
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
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体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开展的。
2.假设能明确课题内容
有假设的研究,内容更具体化,方向更明确,目标更集中,既便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攻方向,集中研究力量,又易于别人理解课题内容。
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提出假设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而是为过渡到理论作准备的。
六、研究计划的作用
1.研究计划是研究成果的形式之一;
2.研究计划是申报课题的基本形式;
3.研究计划是研究工作的细化;
4.研究计划是研究活动的行动指南;
5.研究计划是评鉴研究工作的依据。
七、研究计划的内容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与研究问题有别,它是关于研究问题的简明扼要的文字陈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
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主要描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本课题与时代发展及社会变革的联系,反映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这是课题提出的大的背景;二是前人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三是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指出那些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3、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计划的主体。通常是把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加以一一列举。
4、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
根据研究假设阐述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问题时所遵循的具体思维路线)。
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界定研究对象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进行界定;二是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某些模糊性概念进行界定。比如,“差生”、“优秀教师”等。
6、文献综述
7、研究方法
包括研究者采用的研究途径、手段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的步骤等。
8、研究进度
一般研究都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9、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是指研究成果的结构方式或表现方式。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形式主要有论文、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教学仪器及教学软件等。
10、完成课题的保证
撰写完成课题的保证,即是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包括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11.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2.经费预算
13.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献研究法
一、文献研究法的定义
针对所研究的对象(如教育研究的某现象),对相关联的文献进行查阅、比照、分析、判断、整理,从而找出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或内在规律,证明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文献研究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文献法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2、如果搜集的文献是可靠的,那么它就能够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准确的信息。
3、避免了直接调查中经常发生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反应性误差。
4、文献法是一种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调查方法。第五,文献法省时、省钱、效率高。
(二)缺点
1、许多文献的价值难以判断,质量难以把握。
2、对于一项专门的调查研究来说,既有的文献往往不够系统、完全,无法圆满地说明问题。
3、有些文献资料很难获得。
4、文献资料难于编录和分析。
三、文献检索的方法
1.顺查法
从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开始的时间为起点,逐步推进到当前新出版的文献。
2.逆查法
从当前的文献逐年回溯过去的文献,直到满足需要为止,多用于新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
3.抽查法
抽查法是选择某课题领域发展迅速、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进行重点检索,以节省时间。
4.追溯法
利用手头的文献所附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作为线索,逐一追查原文,再从这些原文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展,就像滚雪球一样扩展开来。
5.综合查找法
又称分段法或循环法,是分期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满意的检索结果。
第四章 教育观察法
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
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借助某些辅助工具,对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考察,从而获得教育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而进行的,是带着一定的目的与任务而进行观察的。
2、观察的计划性
在具体实施观察活动之前,对由谁来执行观察活动,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顺序、过程、路线、记录方式与表格、所需要的仪器以及观察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都必须有预先的计划、安排及准备。
3、观察的系统性
教育现象复杂多样,要想得到对它的正确、全面认识,在教育观察的时候就必须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对它进行缜密的观察。
4、观察的选择性
观察者必然会根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去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
三、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过程的直接性
由于观察者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肉体器官直接作用于观察对象。
2、情景的自然性
教育观察法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一种自然环境中的现象,观察的是被观察者在日常现实生活、学习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现象。
3、操作的便利性
教育观察法一般不需要十分复杂的研究仪器与设备。观察时间可长可短,观察范围可大可小。
4、纵贯分析
观察者能有充分的时间对行为的趋势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方向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持久的考察研究。
(二)缺点
1、资料的表面性
通过观察过获得的资料可能带有一定片面性、偶然性,也即是“眼见并不一定为实”。
2、资料难以量化
大多数通过教育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都是非数量表示的语言文字资料,这类资料很难进行量化分析。
3、观察对象少、范围小
受感觉器官及观察仪器的局限,观察的范围不可能过大,观察的对象不可能太多。
4、控制性差
教育观察所观察的是发生在自然情景中的现象,对观察的对象不适宜运用某些手段加以干预与控制。
【结尾】更多的广东自学考试资讯,考试公告、自考报名、自考科目、自考时间、自考学校、自考专业、历年真题、复习资料、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等信息,欢迎访问广东自考网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