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他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净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他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并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
席勒的美育观——197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在书中,他第1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1部系统的美育著作。他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自由的,途径,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
马克思的美育观——马克思是从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还指出,审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怡情养性——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
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人不是机器,最忌僵化和片面化,应该是有血有肉,有独立的价值,有对于欢笑和幸福的追求。一句话,他应该热爱美。审美教育要培养人们对于美的热爱,从而感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培养对生活的崇高目标。
有意味的形式说——上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列进一步,但它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脱离人类社会历史,陷入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表现说——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其代表人物有西方美学家德拉克洛瓦、克罗齐,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现说。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是片面的。
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广东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解析
08-06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1)
08-07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2)
08-07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3)
08-07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4)
08-07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5)
08-08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6)
08-08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7)
08-08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8)
08-112020年广东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9)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