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 C
A.时代背景不同 B.研究方法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研究立场不同
2.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B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
3.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B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
A.犯罪的社会预防 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D
A.贝卡利亚 B.托皮纳尔
C.龙勃罗梭 D.加罗法洛
7.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 B
A.单因素论 B.综合原因论
C.混合因素论 D.冲突论
8.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A
A."幸福计算"理论 B.性善论
C.社会解组论 D.刑罚个别化理论
9.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着名的 A
A.犯罪饱和法则 B.犯罪三原因论
C."自然犯罪"的概念 D.社会防卫论
10.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 D
A.犯罪经济学 B.犯罪遗传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生态学
1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着特征是 C
A.外显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2.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A
A.访谈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相关分析法
13.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C
A.分段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层抽样
14.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 D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恒比数 D.绝对暗数
15.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B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C
A.脑组织损伤说 B.自由意志论
C.模仿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7.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 B
A.必然的 B.必要的
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
18.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 B
A.社会控制论 B.社会环境论
C.文化冲突论 D.亚文化理论
19.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C
A.社会形态 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 D.微观社会制度
20.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D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基础作用 D.核心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 C
A.时代背景不同 B.研究方法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研究立场不同
2.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B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
3.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B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
A.犯罪的社会预防 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D
A.贝卡利亚 B.托皮纳尔
C.龙勃罗梭 D.加罗法洛
7.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 B
A.单因素论 B.综合原因论
C.混合因素论 D.冲突论
8.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A
A."幸福计算"理论 B.性善论
C.社会解组论 D.刑罚个别化理论
9.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着名的 A
A.犯罪饱和法则 B.犯罪三原因论
C."自然犯罪"的概念 D.社会防卫论
10.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 D
A.犯罪经济学 B.犯罪遗传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生态学
1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着特征是 C
A.外显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2.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A
A.访谈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相关分析法
13.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C
A.分段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层抽样
14.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 D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恒比数 D.绝对暗数
15.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B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C
A.脑组织损伤说 B.自由意志论
C.模仿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7.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 B
A.必然的 B.必要的
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
18.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 B
A.社会控制论 B.社会环境论
C.文化冲突论 D.亚文化理论
19.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C
A.社会形态 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 D.微观社会制度
20.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D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基础作用 D.核心作用
21.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C
A.状态性被害人 B.流动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 D.疏忽型被害人
22.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 B
A.18周岁以下 B.18~35周岁
C.36~55周岁 D.55周岁以上
23.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 D
A.被害的可猎性 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
24.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 B
A.被害数量 B.被害率
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
25.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C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
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
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A
A.犯罪预测的内容 B.犯罪预测的时间
C.犯罪预测的条件 D.犯罪预测的空间
27.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 C
A.条件预防 B.人防
C.物防 D.技防
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D
A.惩戒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
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 A
A.教育 B.防范
C.打击 D.改造
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A
A.抑制犯罪动机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D.预防重新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 ACDE
A.认识犯罪
B.打击犯罪
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
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32.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CDE
A.统计法 B.心理分析法
C.访谈法 D.问卷法
E.文献法
33.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 ABCDE
A.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B.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C.群体性犯罪增多 D.职业犯罪比重增加
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
34.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 ABCDE
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
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
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
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
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
35.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 BDE
A.间断性 B.连续性
C.不规则性 D.律动性
E.向度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比较分析法: 是指把资料中不同单位的同类因素或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同一因素进行对比,以发现它们之间异同的方法。
37.犯罪后果: 是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38.犯罪的起伏律: 是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的发展变化。
39.人格障碍: 又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是受个体内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偏离正常的人格畸形。
40.职业型被害人: 是指由于其职业特征,容易成为犯罪行为的侵害目标的被在人。
41.因果分析预测法: 是从分析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入手,通过统计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揭示预测目标与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预测的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原则。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
(4)“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43.简述刑罚个别化原则。
(1)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实证犯罪学派关于犯罪预防的主要观点。
(2)实证犯罪学派反对古典犯罪学派的一般预防理论,主张刑罚的个别化。
(3)实证犯罪学派认为只有针对不同的犯罪人使用不同的刑罚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作用。
44.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
(1)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同步的必然联系。
(2)经济因素作为条件,对犯罪有影响,它同犯罪既有联系,又不是惟一起作用的因素。
(3)经济因素只有同其他条件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起作用。
45.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
(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社会面防控能力的突破。
(2)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促安全防范能力的突破。
(3)抓管、控、治相结合,促治安管控能力的突破。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述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
(1)私有经济固有的本质特征是逐利性、自发性和盲目性。
(2)私有经济的特征与罪恶相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私有经济与剥削现象紧密相连;
②私有经济产生的剥削,激化了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犯罪大量发生;
③有的私有经济业主,由于惟利是图思想的驱使,不顾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常常干出违法犯罪的勾当,破坏法律、蔑视道德;
④有的私有经济业主,由于有了钱财,追求奢侈生活,骄奢淫逸,嫖娼、纳妾,进行犯罪活动;
⑤有的私有经济业主,由于有钱缺权,便采取以钱开路的手段,腐蚀国家干部,导致社会腐败风气盛行。
47.试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1)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犯罪学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是由犯罪问题的特点决定的。
①犯罪行为的认定离不开法律的规定和法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②无论是犯罪现象还是犯罪行为,都深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这种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基础;
③犯罪也是通过个体特定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活动体现出来的个人行为,探计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离不开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成果。
(3)犯罪学的综合性是由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①犯罪学是以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任务是任何一门单一学科或边缘学科都无法完成的;
②只有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的问题,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科学的结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 A )
A.抑制犯罪动机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防止重新犯罪 D.矫正心理偏差
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
A.制度落实 B.场所落实
C.工作落实 D.报酬落实
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 C )
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 A)
A.被害援助 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
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 D.减少被害因素
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
A.党政首脑机关 B.普通社会成员
C.已然犯罪人 D.物资仓库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 B )
A.社会保障感 B.社会安全感
C.社会恐惧感 D.社会支持感
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B)
A.观察活动 B.认识活动
C.调查活动 D.思考活动
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
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
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
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
A.人生经历的不同 B.人格特征的不同
C.生理特征的不同 D.生活方式的不同
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C)
A.潜在的犯罪人 B.适宜的作案目标
C.存在冲突的家庭 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
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 A )
A.性格 B.情绪
C.需要 D.动机
12.动机由( A )
A.需要转化而来 B.认识转化而来
C.行为转化而来 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
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 B )
A.纵向文化冲突 B.横向文化冲突
C.物质文化冲突 D.同质文化冲突
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 B )
A.必然联系 B.非必然联系
C.直接联系 D.间接联系
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 D )
A.生物作用论 B.经济决定论
C.文化冲突论 D.综合作用论
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 C )
A.不是平行的 B.不是等同的
C.不是对应的 D.不是相关的
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 C )
A.助推作用 B.阻碍作用
C.调节作用 D.终止作用
18.拟制的犯罪人即( B )
A.犯罪团伙 B.法人犯罪人
C.犯罪集团 D.犯罪组织
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C )
A.破案率 B.立案率
C.犯罪率 D.报案率
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 A )
A.1950年 B.1963年
C.1969年 D.1983年
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 B )
A.杀人 B.抢劫
C.投毒 D.诈骗
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 B )
A.西南内陆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 B )
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
C.文献研究 D.统计研究
24.犯罪研究应坚持( C )
A.客观性原则 B.价值性原则
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 D.人性化原则
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C)
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
C.自由意志论 D.天生犯罪人论
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C)
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 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
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 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
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
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 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
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 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
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B)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D)
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 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 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D)
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C.法学的研究方法 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BCDE)
A.刑罚个别化 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
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 D.奖励美德
E.完善教育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BCDE)
A.悖逆性 B.文化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E.历史性
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AC)
A.外部条件 B.内部条件
C.客观条件 D.主观条件
E.主客观综合条件
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ABC)
A.杀人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重婚罪
E.交通肇事罪
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CD)
A.常规性犯罪增加 B.反革命案件增加
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 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
E.成年人犯罪严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中预防
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8.文化
39.李斯特
40.观察法
41.群体性犯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
43.简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
44.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
45.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
答案:42、答: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首先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
1研究目的上的区别
2研究内容上的区别
3研究方法上的区别。
43、答:
1定性研究是指对事物质的方面的研究定量研究是指对事物量的方面的研究。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3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深化。
44、答: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多数至少具有下列两个以上的特点
1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有犯罪者或行为、品德不端者及酒精中毒者
2父母一方或 双方死亡、离婚者、被遗弃者
3父母愚昧无知或者知觉上有缺陷及因病不能管教者
4父母性格简单精暴、专制偏爱或对子女过分干涉过于严厉、放任、嫉妒邻里居室过密与近邻或亲友不和者
5 人种与宗教的差别、习惯不同或是收养子女及收容单位教养不良者
6失业、工资收入低或在共同劳动中受到经济压迫者等等。
45、答: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必须从治本角度有针对性地抓住以下几点
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
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
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
5 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
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答:1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既可表现为被害人向犯罪人的转换即正向转换又可表现为犯罪人向被害人的转换即逆向转换。
2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类型可以分为防卫过当型、报复型、认同型、堕落型、双重角色型、暴力循环型。
3①防卫过当型。②报复型。③认同型。④堕落型。⑤双重角色型。⑥暴力循环型。
47.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
答:
1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对犯罪原因具体可理解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凡能够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与抑制犯罪产生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前者的合力与后者的合力之差的现象和过程。
2其内涵的具体含义是①特定时空环境既包括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又包括具体犯罪的环境和条件。②构成犯罪原因的因素具有促发犯罪和抑制犯罪的两类不同的性质。③上述两类因素虽然复杂但作用的性质和方向一致的便形成合力两类合力之差在犯罪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与否的真正原因。④两类不同因素多而复杂它们在相互作用中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在相互作用的联系中完成犯罪或不犯罪的过程。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
A.保罗•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保罗•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 )
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 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
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 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
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 )
A.技术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 )
A.访谈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临床诊断法
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
A.刑法学 B.社会学
C.统计学 D.生物学
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 )
A.实证犯罪学派 B.古典犯罪学派
C.犯罪生物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天生犯罪人论
C.自然犯罪概念 D.犯罪饱和律
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 )
A.消长律 B.犯罪饱和律
C.辐射律 D.起伏律
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
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
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
A.阶级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动态性
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
A.性别 B.犯罪类型
C.再犯的可能性 D.文化程度
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 )
A.研究犯罪预防 B.研究犯罪现象
C.研究犯罪原因 D.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
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 )
A.杀人 B.制贩毒品
C.抢劫 D.抢夺
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 )
A.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 B.集群犯罪严重
C.连续犯罪减少 D.重大案件迅速下降
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 )
A.50年代初 B.60年代初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
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D.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
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 )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 B.生活提供出路
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 )
A.力量等同关系 B.力量平行关系
C.力量对比关系 D.力量对等关系
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
A.直接原因 B.间接原因
C.相关因素 D.中介环节
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
A.法律义务 B.社会责任
C.社会道义 D.社会角色
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 )
A.犯罪行为 B.犯罪动机
C.犯罪结果 D.犯罪条件
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 )
A.犯罪原因 B.犯罪根据
C.犯罪条件 D.犯罪的相关因素
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 )
A.易感性 B.诱发性
C.受容性 D.无意识性
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 )
A.犯罪预测的内容 B.犯罪预测的性质
C.犯罪预测的条件 D.犯罪预测的方式
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 )
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B.各级政府
C.各级党委 D.政法部门
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
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B.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
C.贵重物品标刻 D.建立人力防控系统
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 )
A.刑罚报应 B.社会防卫
C.保安处分 D.预防犯罪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2.A 3.C 4.C 5.A
6.B 7.C 8.B 9.B. 10.D
11.C 12.B 13.C 14.C 15.B
16.B 17.C 18.D 19.A 20.C
21.D 22.D 23.A 24.C 25.C
26.C 27.A 28.D 2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 ) A.犯罪现象属性 B.犯罪的基本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规律 E.犯罪对策效果
3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
A.敌对分子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 C.发案数剧增
D.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E.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 )
A.犯罪预防 B.治理犯罪 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 E.犯罪人的改造
3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 )
A.平等原则 B.强制原则 C.真诚原则
D.区别对待原则 E.联系实际原则
3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
A.实际效果 B.平行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 E.操作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CD 32.BCDE 33.ABCDE 34.ADE 35.ABC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37.龙勃罗梭
38.犯罪区域分布
39.亚文化
40.犯罪动机
41.转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共20分。)
42.为什么说犯罪被害人研究拓展了犯罪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43.简述学校教育与犯罪问题之间的关系。
44.什么是犯罪预测?它有哪些特点?
45.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和能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0分;满分共22分。)
46.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47.为什么说犯罪是可以预防的?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7.是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者、法医学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犯罪人论》。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被视为犯罪学的鼻祖。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38.是指不同区域的犯罪分布情况,包括具体分布和类型分布。
39.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体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是局部文化。
40.是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力。
41.是指对应受刑事处罚的轻微违法者或少年犯罪者改用其他非刑罚处罚的方式处理的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1)犯罪被害人研究成为揭示犯罪原因全貌的一个重要途径。
(2)改变了传统犯罪原因中只注重犯罪主体的单项研究方法,开始将主体与对象,犯罪人与被害人看作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双向揭示犯罪原因。
(3)使犯罪的自我预防与个体预防受到了普遍关注。
43.(1)犯罪与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受过中、高等教育者犯罪率一般低于只受过初等教育者或文盲的犯罪率。即在一定条件下,犯罪率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
(2)犯罪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在在校生中,学业优秀者、中等者、不良者的犯罪率依次由低到高排列。
(3)犯罪者在校学习的态度与犯罪的关系:如果对学校或学习缺乏兴趣,时常逃学乃至辍学则易陷入犯罪。
(4)学校忽视全面教育与犯罪的关系:学校忽视全面教育、教育不当或不充分等都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并可能成为潜在的犯罪因素。
44.(1)概念:犯罪预测是指在正确认识犯罪现象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犯罪现象及其他有关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对未来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现象的数量增减、种类变化等一系列宏观和微观项目所做的推断和预见。
(2)特点:①现实性;②示导性;③预测结果的可变性;④复杂性。
45.(1)运用新闻传媒广泛宣传犯罪预防知识。
(2)在特定处所张贴、设置警示语,提醒个体提高警惕性,加强防范意识。
(3)综合治理部门、公安机关印刷预防犯罪的宣传品,并免费向群众散发,向大众传播预防犯罪知识。
(4)基层派出所应根据特定时期的犯罪动态,向特定单位、场所发送、张贴有针对性的预防宣传件。
(5)幼儿园、学校应针对幼儿、学生的特定情况,结合治安形势和犯罪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0分;满分共22分。)
46.(1)犯罪学学科性质表述: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单一学科观点和边缘学科观点无力完成犯罪学所肩负的使命,也不能反映犯罪学研究的客观现实。
(3)学者们对综合性学科观点的日益广泛认同,是犯罪学研究走向成熟的客观要求、必然结果与具体体现。
(4)犯罪学的构成虽然借助于诸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但它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学科,具有独立于这些学科的功能和价值。
(5)犯罪学尽管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但就其主导方面而言,应属于社会科学。
(6)综合论述:逻辑严谨,表述清楚,完整。
47.(1)犯罪预防概念: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2)犯罪之所以是可以预防的是因为:①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矛盾可转化理论的指导;②人类社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大量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③日益发展、丰富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④在我国治理犯罪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⑤国际性、地区性的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结尾】更多的广东自学考试资讯,考试公告、自考报名、自考科目、自考时间、自考学校、自考专业、历年真题、复习资料、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等信息,欢迎访问广东自考网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广东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
05-062023年4月广东自考外国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05-062023年4月广东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
05-062023年4月广东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05-062023年4月广东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05-082023年4月广东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05-082023年4月广东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
05-082023年4月广东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真题及答案解析
05-082023年4月广东自考外国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05-08广东2022年7月自考09235《设计原理》真题及答案
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