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先行示范目标?深圳教育如何更加高质量发展?深圳市教育局通过系统编制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规划纲要和高教、基教、职教、民办教育先行示范行动方案,以及《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基于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智慧教育“云端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深圳教育发展纲领性文件,系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思路、目标与举措。教育承载民生幸福、关系城市未来。
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既要立足当前,又需着眼未来,要有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新方法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深圳教育要先行示范,必须大胆开拓、换道超车,采取超常规举措,在智能化社会条件下办教育,推动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形成“深圳模式”。
公办园建设驶入“快车道”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走出“深圳路径”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0年发展,深圳学前教育规模迅猛发展,如今在园儿童已达54.5万人,在园儿童人数位列全国第二。
早在2012年起,深圳就启动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试点,在国内率先探索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模式。深圳实施学前教育三项惠民政策,51万名在园儿童享受到每人每年1500元的儿童健康成长补贴,3.7万名保教人员享受到每人每年1000-1500元不等的教师长期从教津贴,普惠园每班每年得到不少于4万元的奖励性补助,累计投入达52亿元。
今年是“二孩”政策放开以来幼儿入园的第一个高峰年,深圳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也跑出新速度,其中,公办园建设大提速,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走出“深圳路径”。
“完成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儿童分别占比50%、80%的任务。”这是市政府有关文件中,对贯彻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提出的硬性要求,对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2019年以来,深圳大力发展公办园,公办园数量大幅增加。
近年来,深圳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由原来不足4%提高到38%,全市已建成市一级幼儿园745所,省一级幼儿园134所,省级园数量全省第一。而在深圳建市之初,全市仅90所幼儿园。
到2020年,深圳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82.35%,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38%,年底将达到50%。
此前,南都已经整理报道了深圳各区(新区)公办幼儿园建设相关工作进展。6月30日,盐田区教育局宣布盐田区高质量、高标准超额完成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50%的任务,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达96%。
龙岗区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向纵深发展。龙岗区坚持政府主导,目标导向,社区布点,深挖潜力,通过“新建”“回收”“转型”“改建”等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向纵深发展。盐田区在科学设定了任务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公办园建设路径主要是“规划新建”“择址改建”“民办园转型”三种方式,并将每一种方式明确了具体的园所对象,分别制定了配套措施。
在公办园建设上,深圳各区都在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福田区健全公办园经费管理机制,将公办园全部纳入同级财务集中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经费监管机制。此外,福田区还率先成立学前教育发展中心,落实学前教育专业化管理,坚持优化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将学前教育发展中心设为区教育局直属七级事业单位,配备相应编制,为公办园教育教研、教育培训等工作落实提供组织保障。
打赢基础教育学位建设攻坚战 教育包容体现“深圳温度”。广东自考网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包容一直是深圳城市特质中的突出特点,也是深圳教育的突出特点。一直以来,深圳致力于让教育更加优质均衡,让来深建设者的孩子们在深圳共沐教育的阳光,共享教育教育发展的红利。
早在2005年,深圳就出台了“1+5”文件(《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较好地解决了非深户籍学生入学问题,保障了来深建设者子女受教育的权益,入学门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最低。2017年,深圳又出台《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入学门槛进一步降低,规定非深户籍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具有使用功能的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且在深圳居住满一年,连续参加社保满一年的适龄儿童即可申请小一学位。数据显示,目前全市63%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非户籍学生,比例全国最高。
不仅仅是义务教育学校,我市高中阶段学校的大门也一直面向非深户籍学生敞开。符合条件的非深户籍的初三学生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并划线录取,入读相应的公办普高、民办普高和中职学校。目前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中,非深户籍学生比例已达40%。
近些年,对于深圳高中学位供给这一被深圳家长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深圳市政府积极回应市民的关注和需求,于2019年末出台《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深圳将分阶段建设普通高中学校,2020-2022年,新改扩建普通高中30所以上,高中在校生达到27.5万人;2023-2025年,再新增普高学位3.7万个以上,高中在校生达到33.6万人。
2020年9月,深圳新开办5所普通高中,另有1所学校增设普通高中办学层次,同时对已有普高进行挖潜扩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较去年增加了6486人。8月17日,刚刚发布的深圳首批中考录取标准显示,今年普高扩招成果显现,分数线普遍稳中有降。另外,2020年深圳市年初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826.5亿元(含教育费附加),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9.3%,同比增幅15.7%。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上不了公办学校,孩子在民办学校,同样也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2012年开始,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学位补贴、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奖励资助优质民办学校三项公共普惠政策。近三年,累计惠及学生211万人次,投入资金74.5亿元。深圳民办教育成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为市民子女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
从零起步跨越式发展 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今年高考录取结果再传喜讯,深圳主要高校录取分数居全省前列,市内所有本科高校录取线均大幅超优先投档线,高优办学质量和育人环境广受学生欢迎。近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坚持“扩规模”与“提质量”并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过去的40年里,深圳高等教育从零起步,通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创造了“深圳速度”,到如今已开办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11.32万人。
近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1983年9月,特区的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开学。作为一所应改革开放而生的大学,深圳大学始终以改革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使命。建校伊始,深大就在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等。
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南科大,明确赋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在招生改革、学生培养、现代大学制度探索等方面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
为了满足深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2000年,深圳开始尝试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办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大学城,成为深圳追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又一创举。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进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共建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3月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港中大(深圳)的开办开启了深港合作办学的新篇章,也是两地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2017年9月,首所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并迎来首批新生。
201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了特区的“大学计划”——经过10年左右努力,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十二五”以来,深圳大力集聚优质高教资源,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增量”成绩单:南科大、港中大(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创造出了高等教育的又一个“深圳速度”。
如今,全市现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学生11.32万人,专任教师6999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66%。
过去一年来,深圳新建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连获重要突破: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连续上榜国际国内权威的大学排行榜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海洋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新高校的筹建工作在加快进程中。
深圳正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发力建设全国高等教育高地,随着深圳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国好大学”版图正在重新绘制。深圳大学张祥云教授表示,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和城市本身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脉络和城市发展的目标与速度有直接联系。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初步形成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高科技城市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深圳必须建设高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时的深圳极难在短时间发展出一流的、高水平的研究型的大学,加之城市发展需要一流的、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和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深圳探索出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到深圳办学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引进一流大学来深办学,一流大学已有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学术实力,同时一流大学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和学者聚到深圳做研究,培养创新人才。事实证明,深圳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张祥云认为,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走了一条多元化发展道路,目前深圳高等教育框架和高校规模已经形成,未来10到15年将发展为国内高水平发展的高等教育高地,并将以此为支撑,为深圳的高科技探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不竭的动能。
打造产教融合标杆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形成“深圳模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精耕细作”。在深圳,职业教育以质量引领,内涵发展,构建形成了中高等职业教育互相衔接、专业优化、创新开放多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乃至世界贡献了职教“深圳方案”,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深圳有职业院校31所,其中,中职学校17所,技工院校11所,高职院校3所。2019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拟建单位。深圳现有5所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4所。
2019年12月,深圳成功承办全国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受到各省各地同行和国务院、教育部有关领导高度评价。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圳模式”闻名全国,成为闪亮的职教品牌。
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转型,深圳也在进行诸多先行探索。首先是率先突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瓶颈”。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89个,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职业院校与华为、比亚迪、平安科技等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把证书的标准和内容融入职业人才培养方案。
今年深圳有10个国家中职示范校、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试点专业,在第一批次与普高同步录取,考生报考情况踊跃,试点专业录取分数线较往年有明显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尤其是职高中的热门专业,已经比一些公办普高更受考生欢迎。
一方面,职业教育吸引力持续增强,有望成为高中学位又一增长极。另一方面,随着第一批产教融合企业推荐申报工作启动、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研制工作加速推进,深圳将从中职到高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集群,打造技术性的人才培养高地。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秋明在8月20日举行的2020年深圳市教育系统校(园)长暑期学习工作会上特别提到,产教融合一定是深圳未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深圳是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城市,如何为产业服务,如何引领产业发展,这是深圳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一定要做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已被国家列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样板城市”,未来在职业教育发展领域聚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和深汕合作区职业教育园区。此外,还将探索实施湾区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学分互认、课程共建共享,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实施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创建6-8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实施高职专业学院建设工程,支持高职、中职学校联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同时,积极打造产教融合标杆。研究出台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相关办法,推动校企双方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去”。探索发展未来职业教育。以“人工智能+”升级传统专业,面向未来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专业,自主开发设置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目录外新专业。
教育承载民生幸福、关系城市未来。建市40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圳教育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到现代化城市教育的跨越。
站在“双区”版图上瞭望,深圳教育前景更加广阔。去年8月深圳先行示范意见出台后,深圳市教育局积极谋划教育先行示范的顶层设计,在教育系统内外广泛调研座谈、征集建议、汇聚智慧,研制教育先行示范系列文件及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陈秋明指出,深圳教育将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花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以重大工程和项目为抓手,做大做强深圳教育优势特色,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标志性的教育教学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抓住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契机,对标一流,谋划好深圳教育的顶层设计,全力当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尖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更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大局服务中创造深圳教育发展的新辉煌。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